首页 / 教学成果 / 正文

“至爱之塑”展览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重新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老师介绍说,“至爱之塑”展览去年年底在中国美术馆曾经展出,今年春天又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重新开幕,在雕塑界和爱好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我们以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的遗物,来勾勒和追念他们曾经的身影和传奇——不,准确地说,是那一代人曾经的身影和传奇!”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曹庆晖教授在开篇语里这样对观众说。

blob.png

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的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浮雕作者,王临乙便是其中一块浮雕“五卅运动”的主创者。

  王临乙是徐悲鸿的学生,是上世纪30年代留学法国的雕塑家,人民英雄纪念碑、民族文化宫、天文馆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型建筑上都留下了他的浮雕作品。他与妻子王合内——专攻雕塑的法国姑娘——在巴黎相识和相爱,坚守着朴素而专一的爱情,牵手一生。这段跨国婚姻在六十年当中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波折,始终不变的是彼此相濡以沫、荣辱与共、不离不弃。

  1997年7月16日,雕塑家王临乙的离世,将他与妻子王合内六十年的生活画上了句号,两年半后,王合内也去世了,他们身后所有作品和遗物都捐赠给了他们长期工作的中央美术学院。

  他们不平凡的人生故事便是从这些遗物和资料中被“发掘”出来的。“2014年最初触及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王临乙、王合内捐赠作品与资料时,我切实经历到某种心灵的触动,有一种将这种触动传达出来的强烈愿望。”曹庆晖从那时便萌发了为他们办一场展览的想法。

  这种触动首先来自于一个黑皮箱,那种震撼曹庆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这个黑皮箱里的东西主要是各种证件,其中有王合内的出生证明,王临乙在法国的留学学习证明,王临乙王合内的结婚证……我一本一本地慢慢往后翻,看到了北平艺专服务证、文代会列席证、中央美院工作证、图书馆借书证、王合内入籍证明、城镇居民户口本、身份证、外国人副食品供应证、中国美协会员证、老年优待证、护照、名片、乘车卡、医疗卡、粮本、油本、流水账本……,一路看下来,就觉得这个皮箱越来越沉,时间也好像开始粘稠起来。翻到最后,我看到两个倒扣的蓝本,翻过来打开的那一刹那,映入我眼帘的是两本火化证!一本是王临乙的,一本是王合内的,被整整齐齐地叠放在箱子的最底层。那一瞬间,我心底泛起的是‘竟无语凝噎’的酸楚。”

  浓缩在这个黑皮箱子里的便是这两位雕塑家的人生,有琐碎的生活,有牵手的幸福,有柴米油盐的温情,也有对艺术不懈的追寻。

  遗物还包括雕塑与绘画作品、私人影集、书信日记与文革交代材料等等。“相比其他艺术家捐赠,王临乙、王合内身后捐赠给学校的物品差不多是他们全部的身家性命,因为他们一辈子没有生养子女,所以我在其中看到了在其他艺术家捐赠中没有的东西,比如私人影集。这些影集有十几本之多,几乎记录了王临乙王合内从少年时代到告别时刻的全部重要的人生轨迹节点。”

  于是,便有了这场不同寻常的展览,这些珍贵资料全部公开。走进展厅,在这些照片和遗物前驻足凝视,我们仿佛走进了这两位艺术家丰富宽广、充满挚爱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丹培拉绘画多重诠释研究展在清华美院开幕
下一篇:克利夫兰艺术学院招生办副主任Thomas Green来到央美国际预科访问
快速咨询通道
学生姓名 *
联系手机 *
专业方向 *
备注